重大草地害虫生物防治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发表时间 : 2022-08-29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刘爱萍,徐林波,张礼生,高书晶,任卫波,韩海斌,陈利

  • 起  止  时  间 :2006年1月-2014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二十世纪末内蒙古草地害虫猖獗为害、农药过度使用和生物防治技术匮乏的严峻形势,以内蒙古草原重大害虫为治理对象,经过持续8年的联合攻关,查清了草地重大害虫及其天敌生物类群,探明了害虫成灾与天敌利用的生态学机理,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害虫生物防治产品及技术,创建了草地害虫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保护了北方边疆生态脆弱农牧区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

  在理论上解决了3个重大科学问题:(1)针对草地重大害虫及天敌资源类群不清的问题,调查明确了内蒙古草地重大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生物的类群,共发现草地螟、苜蓿蚜虫天敌41种,新种1个(大青沟驼舞虻Hybosdaqinggouensis sp. nov.),新纪录种4个(黑条帕寄蝇Palesisanudioculla、粗腿驼舞虻HybosgrossipesLinnaeus、湖北驼舞虻HyboshubeiensisYang& Yang、Hyboswudanganus Yang & Yang)。(2) 针对草地重大害虫灾变机理不明的问题,系统探明了草地螟、蝗虫、苜蓿蚜虫等草地重大害虫的危害规律及灾变机理。(3)针对草地重大害虫与天敌互作机制不清的问题,深入阐明了4种重要优势天敌昆虫资源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重大害虫的防控机理。

  在单项技术上突破了5项关键技术瓶颈:(1) 发明了4种优势天敌的大规模扩繁技术,优化了用粘虫替代草地螟的替代寄主技术,天敌昆虫扩繁效率提高3倍,实现了伞裙追寄蝇、草地螟阿格姬蜂、蚜茧蜂的周年扩繁和产品供给,解决了重要天敌资源繁殖率低、全年供给困难的技术难题。(2)发明了2项天敌昆虫滞育贮存技术,通过滞育调控将伞裙追寄蝇、阿格姬蜂的产品货架期延长了4-8倍,解决了天敌产品货架期短、防控时间有限的技术难题。(3) 研发了2种草地螟人工饲料配方,实现了其基于人工饲料的全世代扩繁和周年供给,降低昆虫扩繁成本85%以上,解决了寄主高效、经济的繁殖技术难题。(4)发明了2种具自主产权的草地螟性诱剂新产品,诱捕率达90%以上,测报准确率98%以上,解决了草地害虫诱捕困难、测报偏差大的技术难题。(5) 创制了4种生防产品和1种生防微生物制剂,田间防效高达75%以上,解决了草地重大害虫田间生物防治产品少、防治手段单一的技术难题。

  在技术体系上丰富了害虫生物防治新手段:(1)组装形成了轻简实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7套,包括“性诱剂防控草地螟”、“天敌防控草地螟”、“白僵菌防控草地螟”、“新型牧鸡治蝗”、“虫生真菌灭蝗、“生态治蝗”和“寄生蜂防治苜蓿蚜虫”等。(2)创制了草地害虫生物防治配套技术体系4套,包括“虫菌互补防控草地螟技术”、“白僵菌+性诱剂防控草地螟技术”、“虫生真菌+生态治理+牧鸡治蝗技术”、“虫生真菌+天敌保育+紧急化防控制蚜虫技术”。(3)创建了“虫菌互补,分区治理”的草地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策略,建立了适合不同草原类型区的综合防控技术模式,解决了我区草地重大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手段单一、技术缺乏的重大问题。

  研究成果于2010~2014年在内蒙古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560万hm2,实现综合效益10618.97万元。害虫可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减少化学农药20%—30%、草原天敌昆虫及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获国家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SCI 11篇,培训技术人员30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